(资料图片)
北京的会馆建筑千姿百态、数量众多,会馆文化包罗万象,商贾文化、饮食文化、梨园文化等多元交织的地域文化在此汇聚,其反映的人文底蕴、精神价值、时代风貌无不体现着厚重的文化力量,散发着独一无二的气质品味。如今,百年老戏台上曲艺声声,京剧、相声、民乐、话剧……一系列为会馆量身定制的“小而美”“小而精”“小而雅”的艺术形式持续点亮,开启了老会馆活化利用的焕新之旅。雕梁画栋间,历史文化与精品演出的交相辉映让这些散落在京城大地上的老建筑再绽光芒,也成为“大戏看北京”的新表达,持续充盈着群众精神文化高品质供给,成为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生动注脚。
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充分的实践探索,让“会馆有戏”的内涵与外延在不断拓展,一方面,会馆承载的“好戏”更加多样而精彩,除了戏剧,杂技、相声等演出也在纷纷走进会馆舞台,各类体验活动也引来无数观众亲身感受“手眼身法步”;另一方面,到会馆看戏的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从传统的台上台下观演模式,到观众沉浸式融入戏剧表演,会馆空间的创新性拓展和利用,正不断丰富着人们的戏剧体验。
首先,到会馆,不仅能看戏,还能亲身体验,开展游学活动,会馆成为人们近距离接触、体验戏剧文化的重要载体。云散月明谁点缀,“会馆有戏”寻京味,2022年的中秋佳节,东城区临汾会馆推出了会馆亲子游活动,“课本里的北京”、宫廷戏法、国粹课堂等活动,家长和孩子们在此看演出、游会馆、品茶点,百年会馆别有一番韵味和风雅。同日,在颜料会馆,繁星戏剧村制作人潇寒老师化身主讲人,为大家讲述颜料会馆的前世今生与京剧艺术的由来,表演讲解京剧的基本动作要领。他还带来了京剧服装和道具,向大家展示京剧服饰、妆容的特点。观众们在观赏表演、交流互动中,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京剧的独特魅力,百年老会馆化作京剧国粹课堂。
临汾会馆亲子游
2022年10月,30位网络达人走进位于西城区的梅兰芳纪念馆和正乙祠戏楼,“画眉、勾眼、点唇、贴片子,梅兰芳对京剧旦角造型进行了诸多改良……”在梅兰芳纪念馆,网络达人们跟随着纪念馆研究员的讲解,开启了以“梅兰芳先生的化妆匣”为主题的探访之旅,还亲自上手体验了“刮片子”;在正乙祠,网络达人们欣赏了观其复版昆曲经典剧目《玉簪记》……会馆中,人们寻觅经典的京剧妆容之美,领略戏曲魅力。
其次,随着演绎新空间的持续拓展,到会馆看戏的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手艺人的吆喝中藏着联络员的接头暗号,演员之间的激烈对峙在观众咫尺距离发生……今年2月21日,沉浸式原创话剧《北平1948》在北京报国寺上演。这部以1948年发生的文化国宝保卫战为故事蓝本的原创剧目,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精巧的舞台设计与充满悬念的情节设置,感染着现场观众。剧中,报国寺的三大殿被充分利用了起来,随着剧情发展,观众跟随演员在一重又一重的院落里流转、体验、观演,用移动式的演出,让观众沉浸式参与其间。
编辑 陈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