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布局印度市场的小米,在当地遇到难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印度执法局(ED)6月9日发布文件称,因小米涉嫌违反该国《外汇管理法》(FEMA),“向外国实体非法转移资金”,该局已经向小米技术印度私人有限公司、小米印度分公司、部分高管及花旗等三家银行发出正式通知。
出于该指控,印度当局此前已经扣押了小米共555.1亿卢比资金(约6.8亿美元),现价近50亿元人民币。数据显示,小米集团2022年经调整净利润为人民币85亿元,也就是说,这笔资金相当于小米去年净利润的57%。
对于此事,观察者网向小米方面求证。截至下午发稿前,该集团暂未回应。
小米的申诉,没有回响
2022年4月,印度执法局指控称,自2015年开始,小米及其旗下印度子公司以“特许权使用费”(royalty payments)的名义,向国外实体非法汇款。这违反了印度1999年《外汇管理法》的相关规定。
据此,印度当局扣押了小米印度子公司银行账户中的555.13亿卢比资金。彼时小米印度公司表示,该公司支付此类版税是合法的商业行为,对当局的决定将提出上诉。
2022年10月,印度当局宣布维持印度反洗钱执行局作出的决定,拒绝解冻该笔资金。小米印度网站在随后的一份声明中表示,对印度当局的决定感到失望(disappointed),“因为我们提出的任何事实陈述和法律争议都没有得到解决。”
小米印度公司表示,在这笔支付给外国实体的费用中,超过84%的部分是付给美国高通集团的特许权使用费,用以使用相关标准关键专利(SEP),以及小米印度版智能手机中的知识产权等。“如果没有这些技术,我们的智能手机就无法在印度运行。”
小米印度公司表示,高通方面可以证实,这些费用只和在印度销售的手机有关,不涉及其他国家和地区;该款项是通过获批准和授权的银行支付的,是合法的商业行为;此外,小米科技印度私人有限公司在印度境外不拥有或持有任何资产。
小米印度公司表示,因此此事并不适用印度《外汇管理法》第4节所描述的情况。
不过,目前来看,印度方面并没有回应小米方面的诉求。
值得一提的是,一直到上月,小米都在加码印度市场。
小米印度分公司5月宣布,将通过与印度电子制造商Optiemus合作,在该国生产无线音频产品,以扩大其在印度的制造足迹,并覆盖智能手机和智能电视以外的产品。小米印度公司还强调,其目标是到2025年将本地生产的零部件采购量提高50%。
小米印度公司总裁穆拉里什南(Murali Krishnan B)在推特上表示,很高兴宣布小米与Optiemus Electronics Limited的合作,这一伙伴关系加强了小米对“印度制造”的承诺——扩大和深化供应链本地化,支持印度国内领军企业。
中国企业的友善,似乎换不来印度当局的客气。
中资企业在印环境不断恶化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初,在印度正式注册的中资企业超过500家,绝大多数为私人有限公司,部分为独资子公司、合资公司,少量为代表处、项目办公室等。在中印边境对峙后,印度国内反华情绪高涨,中资企业在印营商环境急剧恶化。
2021年年底以来,印度政府部门连续以逃税、做假账以及违反外汇管理法为由,突击搜查小米印度公司,扣押该公司巨额资产。小米印度公司更曝出,印度执法机构在问询该公司高管和家人时使用极端威胁手段,胁迫他们按要求供述。
其他手机厂商也遭遇了类似经历。
去年2月,印度税务局曾搜查华为在印的多个办公场所,指控华为涉嫌通过虚增成本、压低收入、调整会计规则等方式避税,以及在特许使用权费用上可能存在漏洞;一加、富士康等中国公司也曾遭到印度税务局的突击搜查。
去年7月,印度执法局以涉嫌违反印度《防止洗钱法案》(PMLA)为由,突击搜查了vivo印度公司和23个相关公司的48处地点,随后宣布冻结与vivo印度公司相关的119个银行账户,涉及资产价值达46.5亿卢比(约合人民币3.9亿元);同月,印度税收情报局宣称,OPPO逃避近439亿卢比(约合人民币37亿元),且在计算进口货物的交易价值时并未包括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该机构已向OPPO印度公司发出通知,要求缴纳税款。
受宏观经济恶化、换机周期延长等因素影响,全球手机市场表现萎靡。印度当局对小米等中资手机企业的打压,或将进一步加剧其运营压力,破坏市场自由竞争。
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下降13%,跌至2.70亿部。虽然小米以3050万部的出货量捍卫了其第三名的位置,但出货量同比大幅下滑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