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本市形成科学合理的职称制度体系 每日热议

2023-06-14 21:33:16 来源:劳动午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职称制度是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和管理的基本制度,对建立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激励人才创新创业具有重要作用。2018年,本市出台《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计划用五年时间完成职称各系列、专业、层级的布局调整任务,建立符合不同人才特点的分类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

五年来,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通过健全制度体系、完善评价标准、畅通晋升渠道、完善评价机制和服务体系等措施,圆满完成了本市现有的高等学校教师、工程技术、经济、新闻等25个职称系列改革实施办法,涉及1100多个职称专业,为下一步纵深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年共新增9个新职称专业

五年来,本市聚焦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等需要,先后增设了人工智能、技术经纪、知识产权、科学传播、动漫游戏、数字编辑、创意设计、应急工程、消防工程9个新职称专业,并为各领域人才量身定制了评价标准。

截至目前,本市已有1500余人取得技术经纪和知识产权专业职称,涵盖高校院所成果转化机构、企业知识产权部门以及孵化器、科技园的人才。200余人取得人工智能专业职称,涵盖华为、京东方、腾讯、同方知网、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等高新技术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的人才。700余人取得科学传播专业职称,涵盖科研院所、科技展馆、科普网站等一线科普人员。3900余人取得动漫游戏和数字编辑专业职称,涵盖一点资讯、今日头条、百度、新浪等知名媒体、出版机构及网游公司的人才。

全面推行职称评审代表作制度

本市职称制度改革突出“干什么、评什么”,着力解决职称评价“一尺量”问题,按照不同领域、单位、专业、层次人才的特点和成长规律,以职业属性和岗位职责为核心,以能力、业绩和贡献为导向,分类分层建立人才评价新标准。

五年来,本市陆续调整完善了25个职称系列、1100多个职称专业的评价标准,并推广应用。如,教育教学人才评价突出教书育人,按教学为主、科研为主和社会服务为主分类;卫生人才评价突出临床实践,按临床为主和科研为主分类;工程人才评价突出技术创新实践,按研究设计、应用实践和成果转化分类。通过清晰的分类评价标准,提高了评价的科学性、针对性、精准性,激发专业技术人才的创新动力和积极性。

同时,不断改善职称评审中存在的论文“一刀切”问题,全面推行职称评审代表作制度。凭实绩论英雄,将职称评审“唯论文”改为“菜单式”,让人才做“多选题”,申报人可自主选择最能体现能力水平的代表性成果。

向用人主体下放人才评价自主权

目前,本市职称评价实行3种管理模式,分别是,“评聘分开”:在工程、经济、研究、艺术等领域开展“个人自主申报、行业统一评价、单位择优聘任、政府指导监管”的社会化评审;“评聘结合”:实行职称结构比例调控,单位按照岗位空缺推荐,行业主管部门组织评审;“以聘代评”:下放职称评审权,实行高校院所、部分科研机构、新型研发机构自主评聘职称;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学科特色和发展需要,自主制定人才评价标准、开展职称自主评聘。

改革畅通各类人才职称晋升通道

为有效解决职称晋升“玻璃门”问题,本市职称改革打破国籍、户籍、地域、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制约,除国有企事业单位和非公经济单位人才外,开通了外籍人才、港澳台人才、自由职业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的职称申报渠道,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在北京创新创业。

同时,与国际通行的职业资格评价机制对接,发布了境外职业资格认可目录2.0版,认可110项境外权威职业资格,支持持证人员来京工作,在办理工作许可、证书查验、人才评价等方面提供便利渠道。

职称申报、评审、取证等实现全程网办

在职称制度改革中,本市不断优化职称评审工作流程,减少申报材料和证明事项,强化大数据应用,实现职称申报、审核、缴费、评审、查询、取证等全程网办。同时,持续推进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证书管理便利化改革,发布专业技术人员电子职称证书37万本,上线315余万人次的电子合格通知书。与天津、河北人社部门签署实施了《京津冀职称资格互认协议》,三地职称在人才培养使用、岗位聘任、人才引进、职称晋升等方面相互认可,有效促进三地人才自由流动,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本报记者 张晶

标签:
延伸阅读:

最近更新

15037178970

保险法

医疗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