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传唱于合肥 八百多年前姜夔所作的《满江红》 全球热资讯

2023-02-06 11:01:41 来源:新安晚报

春节天寒,宅在家中围炉读书。殊不料“满江红”竟成了热搜词。原来源自一部火爆上映的喜剧电影。在我最初的认知里,《满江红》即为岳飞的铁血丹心,也是精忠报国的豪迈诠释。直到后来学习宋词,才知晓尚有一首与合肥关联的《满江红》。

仙姥来时,正一望、千顷翠澜。

旌旗共、乱云俱下,依约前山。


(相关资料图)

命驾群龙金作轭,相从诸娣玉为冠。

向夜深、风定悄无人,闻佩环。

神奇处,君试看。

奠淮右,阻江南。

遣六丁雷电,别守东关。

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

又怎知、人在小红楼,帘影间。

这是八百多年前姜夔所作的《满江红》。

姜夔是南宋著名的词人、音乐家。他才华出众,少有文名,可惜一生布衣,常旅食于江淮一带,飘荡无依。姜夔几度寓居合肥,“曾住赤阑桥”,并与歌伎琵琶女缔结了一段知音情缘,还将绵绵的相思寄情于二十二首词章之中。后人誉之此段风雅为“合肥情事”。

1191年春节,正月三十这天,姜夔泛舟于巢湖。忽闻岸上箫鼓声声,原来正逢湖神圣姥的诞日,居巢人四方云聚湖中姥山的圣姥庙,载歌载舞,欢唱神曲为圣姥祈寿祝愿。

姜夔船驶湖间,姥山、姑山、鞋山三岛四峰兀立,犹如置身蓬莱仙境,鸥鹭上下,帆影东西,心境愉悦。恰曲声在湖面飘荡,似清波微漾。姜夔闻之灵犀顿通,即兴而作一首《满江红》,作为众人迎送神曲。

姜夔不仅工词善文,还是少有的音乐家,他深谙音律,既能依旧调填词,又能自创新调,还能变旧调为新声。他一直想将《满江红》改仄为平,以求协律,却久未成词。今闻湖上神曲,难得才情兴会,断然以平韵创作《满江红》。于是挥笔而就,一气呵成。宋金对峙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复杂,面对战争的灾难和人民的疾苦,布衣姜夔对“肉食者”大所失望,因为现实中没有一个真正顶用的英雄人物。这首《满江红》算是姜夔发出激昂的呼声,可他终究一介书生,仅能借助文词与音律方式,呼唤犹如仙姥般的时代英雄站出来,维保社稷平安,百姓安宁,也许这就是荒乱时代书生朴素的理想与时代抱负吧。

这首改为平韵的《满江红》被世人争相传唱,不少词家争相仿效。当年六月,姜夔再次登上姥山岛拜谒圣姥庙时,发现《满江红》因便于平和心境中吟唱,居巢信众倍加推崇,其词句被刻在圣姥庙的楹柱之上,一时四岸、湖间都广为流传。由此可见,姜夔所表达的思想倾向与黎民百姓的愿望是相向一致的。

传统神话中常有名山大川由女神主宰之例,这在文人笔下更见传奇。曹子建笔下洛水之洛神宓妃,屈原笔下守护湘水的湘夫人,多以华贵娴静之态震慑江河。然而姜夔唱吟的“小红楼、帘影间”巢湖仙姥,虽闻声而未见其貌,却可以断定是一位善良博爱、柔美含蓄、护佑一方生灵的女神,更是植根于民众心中的一位智勇双全、反抗侵略、抵御外侮的人间英雄。我想,巢湖仙姥如同海神妈祖一样,已经超越了一般民间神祗济世救民的形象内涵,重要的是她们身上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崇高精神,因而备受世人的敬仰和膜拜。

一首不足百字的《满江红》,兼容并包了神话故事、天上人间、英雄豪杰和历史典故,还有通篇讲究的词韵格律,自然脍炙人口,怎能不被世人传唱。(钱立青)

标签: 别守东关 却笑英雄无好手
延伸阅读:

最近更新

15037178970

保险法

医疗事故